
根据《农业部关于“镰刀弯”地区玉米结构调整的指导意见》,初步划定我省纳入“镰刀弯”地区的县份为松原市的前郭、长岭、乾安,白城市的通榆、洮南、大安、镇赉,四平市的双辽等县(市、区)的部分乡镇;延边州的敦化、汪清、安图、珲春、和龙,白山市的抚松、靖宇、临江和吉林市的蛟河9个县(市、区)。籽粒玉米调减任务是300万亩。
一、当前全省种植结构调整进展情况
经过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结构调整工作进展顺利。据全省各地农业部门初步统计,截止5月16日,全省已落实调减籽粒玉米面积332.58万亩,其中农业部门落实252.58万亩,主要调整为玉米
大豆轮作、杂粮杂豆、
花生、水稻、鲜食玉米、葵花、蔬菜(露地菜或棚膜)、马铃薯及其它苏子、藜麦、中草药等。畜牧部门承担的80万亩籽粒玉米调减任务,分别落实到40个县985个养殖户,主要改种青贮玉米、粮饲兼用玉米和饲草。据统计,我省“镰刀弯”地区县市调减227.1万亩,占调减总面积的68.3%。其中农业部门调减192.6万亩,在西部易旱区和农牧交错区的白城、松原市的部分县(市、区)和双辽市调减118.94万亩,主要调整为水稻、杂粮杂豆、花生和葵花;在东部冷凉地区的延边、白山地区部分县(市、区)和蛟河市调减73.66万亩,主要调整为玉米大豆轮作等。畜牧部门在“镰刀弯”区域内调减34.5万亩,主要种植青贮
饲料作物。
二、主要作法
(一)传递市场信息服务农民调整结构。召开了全省春季农产品市场形势分析预测视频会,联合大连商品交易所,聘请国家有关专家,系统讲解市场走势,使广大农民了解市场行情,科学调整结构。与省委组织部联合开展引导农民闯市场行动,利用组织部门的电教系统,将信息传递到村。在吉林电视台乡村频道开播花生、杂粮杂豆等农作物专题讲座。利用12316和12582信息平台,《乡村行》电视专栏版、《吉林农网》等媒体发布农产品供求信息2万多条。
(二)打造杂粮品牌带动农民调整结构。全省将打造吉林杂粮杂豆品牌做为一项重点工作加以推进。启动洮南绿豆和扶余四粒红花生两个区域公用品牌建设,建设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开发建设杂粮杂豆物联网(溯源)服务平台,完善建设区域性产地市场,要求每个市州、县市结合当地一县一业、一乡一品实际情况,至少确定一个品牌进行重点培育。
(三)落实订单引导农民调整结构。督促企业发展订单生产,组织产业化龙头企业按照“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带动农户以销定产。据初步统计,鲜食玉米、绿色优质稻米、杂粮杂豆、水果蔬菜、食用菌、
辣椒及人参等订单基地面积达到500万亩以上,带动农户50万户。目前籽粒玉米调减落实中,农民发展生产鲜食玉米、灰苏子、葵花、藜麦等,获得企业订单40.45万亩。
(四)加快发展棚膜蔬菜、食用菌、休闲农业促进农民调整结构。重点扶持现代农业示范区和25个蔬菜生产大县建设各具特色的专业产品基地,新建和改造棚室面积5万亩,全年新建规模化园区30个。新增食用菌产量10万吨,总产量达到120万吨。发展农家乐发展达到2335个,休闲观光园发展到653个,带动农户6.5万户。
(五)发展“粮改饲”推动农民调整结构。实施专项资金补助。将专用青贮玉米种子补贴列入了政策补助范围,每公顷补助200元。利用国家资金8900万元,重点对草食畜养殖大县种植专用青贮饲草料的企业和养殖户实施专项补贴,即每亩补贴100元。以3个粮改饲试点县为基础,扩大青贮玉米种植面积。投入3000万元,对流转的土地、青贮加工机械、贮窖等方面实施补贴。
(六)落实政策支持农民调整结构。落实好支持东北地区玉米种植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加快发展促进种植结构调整3亿元专项资金,争取国家农业结构调整试点资金1.5亿元,发挥补助资金的引导作用,支持农民开展结构调整。